“美食的本质是文化”,多方共谈东湖美食融合发展之道

2021-11-20 11:09   长江日报  

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六要素,近年来,“网红餐厅”成为诸多美食达人青睐打卡之地。东湖风景区相关数据显示,81.68平方公里的东湖风景区,目前已有餐饮商家1200余家,依照规划布局,有序、有致分布。

千余店家如何与东湖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融合发展?11日,文化专家、企业代表、网红博主在东湖国际美食文化节,就东湖美食融合发展之道展开探讨。

美食的本质是文化,山水、文化与美食密不可分

“东湖之美,美在有山有水,山水相依,各得其妙。东湖之美,美在有花有树,四季花开不断。”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、湖北经济学院楚菜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张硕将东湖评价为”巅峰颜值的东湖”“诗意飞扬的东湖”和“舌尖跳舞的东湖”,并认为前两者是打造后者不可或缺、弥足珍贵的基础,三者密不可分。

在此基础上,张硕认为,名店、名师、名菜、名文、名湖“五名”发力,东湖可期。名店,即培植东湖餐饮名店,提升东湖美食的整体水平;名师,即积极发挥楚菜名师名人效应,大力发展东湖美食;名菜,即立足楚文化、立足武汉研发名菜,传承不守旧、创新不忘本;名文,即深入挖掘、整理东湖的新、旧故事,“走文化路,做故事菜”;名湖,即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呵护、爱惜东湖的环境,将东湖餐厅打造成为一处诗意秘境。“美食的本质是文化,东湖是湖北武汉的标志性地标,理应成为楚菜的展示之地。”

据了解,依托山水文化,坐落在东湖畔的餐饮店正不断探索着文化旅游与美食的融合方式。武汉玛雅嘉途酒店业主代表兼副总经理凌云表示,与过去旅游餐饮为了“吃饱”不同的是,如今品尝美食已成为旅游的重要内容,根据四季不同,旗下华膳中国风格菜餐厅会用当季的食材料烹饪美食,搭配东湖独有的生态优势,推出具有东湖特色美食,“让消费者享受美食的同时,了解背后的文化,获得更为丰富的饮食文化体验,则能让美食自带‘保鲜剂’,更好赋能全域旅游新活力。”

东湖畔餐厅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,将山水与饮食环境充分融合。 刘雍涛 摄

受到东湖美食文化的吸引,美食博主“小八”成了东湖的“粉丝”,今年已是她参加的第二届东湖国际美食节,“每个店都有自己的招牌特色,手工鱼圆子、铫子野藕汤、香喷喷的红烧肉,真的是一整个爱住!”她表示,作为美食网络宣传者,未来将在各平台欢迎网友品尝东湖美食、欣赏东湖美景。

安全健康是根本,严格规范不是说说而已

民以食为天,对于吃,重要的是味道、“颜值”,更重要的是安全卫生。福食缘·森林食堂负责人张容表示,看得见的安全、军队般严苛的卫生制度、100%可溯源的新鲜食材是餐厅的经营之本。

张容介绍,该餐厅的透明厨房总面积在400平方米以上,占到了营业面积的三分之一。“透过厨房的玻璃,菜品制作的全过程也都毫无保留地展示在顾客面前,顾客不仅吃到了放心菜,更像是观赏了一场美食的盛宴。”

细节决定成败。厨房设置了多个洗手台,大厨每天要洗上百次手,在进行每一部操作前都要洗手,每天的厨房例会上还要检查指甲的长度、工作服的穿戴等等,不按规范执行就会受到处罚。食材的新鲜与否直接影响着菜品口感的好坏。在该餐厅后厨,所有的食材都是通过严格筛选出来的,每一份食材都有有迹可循的“出生证明”。厨房里的菜品若没有用完,也会在当天处理掉。

“透明厨房不是为了新颖而已,严格的规范也不是说说而已。能够将这一切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贯彻得淋淋尽致,就是对顾客最大的负责。”

福食缘·森林食堂坚持“明厨亮灶”,烹饪安心菜。 刘雍涛 摄

东湖风景区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,美食千百味,安全第一位!此次名店评选从食品安全、餐馆环境、现场管理、诚信经营等多个方面审慎考量,精挑细选,为的就是全方位展示东湖“山水”美食文化,打造东湖“诗意”美食IP,同时规范餐饮市场,促进餐饮经济有序发展。

长江日报和东湖风景区联合举办东湖国际美食文化节三年,美食地图、美食手册从无到有,见证了东湖美食从农家乐到诗意美食的变化,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,更是品质的变化,安全的提升。大家良性竞争,坚守安全底线,不断创新发展,将市场蛋糕越做越大,越做越美味。

三年的情谊,参与活动的各方,都成为了东湖美味家族的一员。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媒体助力,将市场蛋糕越做越大。

“东湖美食节的口号是‘世界东湖 美味共享’,今后再加两个‘共’,共建和共赢。我们共同促进东湖美食经济发展,我们携手共建东湖美食圈、共享东湖好美味、共赢东湖好生活。”东湖国际美食文化节主办方说。(记者晋晓慧 通讯员张兵)

相关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