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5日至13日,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行。连日来,东湖国家湿地公园作为重要参观点迎来了参加《湿地公约》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的中外方代表。《湿地公约》各缔约方相聚悠悠东湖,探讨湿地保护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,共赴江城之约。截至11月14日,人民日报、新华社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、新华网、中国新闻网等央媒纷纷聚焦武汉东湖,以视频、图文的形式展现东湖之美。
人民日报以《东湖:把最美的生态奉献给市民》为题,从保护为先、同心共治、城湖融合、人水和谐等四个方面,阐述东湖在持续建设世界级城市生态绿心、打造世界级城中湖典范的道路上,正围绕打造“世界名湖 人民乐园”的战略目标,全力把东湖打造成为山水相依、城湖相融、人文相映的生态典范。
新华社以《将湿地融入生活——武汉东湖化身“城市绿心”》为题,从“绿心”重生、乐园蝶变、约定相守等三个方面,展现东湖作为不可或缺的“城市绿心”,近年来水清了、景美了,为各地的游客营造更美好的“诗和远方”。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新闻直播间》截图。
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《新闻直播间》《经济信息联播》《第一时间》等栏目,以《探访武汉东湖湿地,人与自然和谐共融》为题,以记者体验的形式,来展现东湖的山水相依、城湖相融。总台记者鄢艳先后以骑行、乘坐游船的方式游览东湖,感受湖光树影。新闻中还展现了中国履行《湿地公约》30周年成就展的展厅,并提到“近年来,东湖通过山体修复、动植物保护等生态措施,净化空气,减轻热岛效应,湿地生态系统得到可持续发展。湿地水生植物由原来的不到100种,增加到了158种。在今年夏天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当中,学者还在东湖湿地发现了湖北省新记录种昆虫”。
此外,中国国际电视台推出关于“自然之旅:湿地之都系列”,东湖风景区作为该系列中的一个篇章。视频中,白鹭在浅滩踱步,普通鸬鹚在林间林立,绿头鸭、黑水鸡在湖里戏水……展示出武汉作为城市绿心,是动物们的共同乐园。
中国国际电视台视频截图。
新华网用航拍镜头鸟瞰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,并将其称之为集生态科普与环保教育功能为一体的“湿地生态博物馆”。华侨城生态湿地公园坐落于武汉东湖西北边,是东湖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。视频中的字幕写道:“公园充分考虑自然环境、资源、生态保护的可持续发展之路,将原场地的池杉树和梧桐树,以及水塘格局的地形全部保留,并泵入东湖水串联各个独立水塘,构成完整的湿地水质净化系统。”航拍镜头还对准彩虹桥空中步道、观鸟平台、亲水平台等设施,并提到“这是市民与自然环境零距离接触的绝佳去处”。
新华网视频截图。
中国新闻网以视频的形式,以《探访武汉“城市绿心”东湖:城湖相融 生态美景重现》为题,展现东湖生态环境的改善,不仅形成280万平方米的“水下森林”,还吸引大批候鸟栖息,并呼吁大家“爱惜环境,珍惜环境”。(长江日报记者范雅琴 通讯员彭冲)